关公精神之仁勇

发布日期:2018-09-07 09:51:27   浏览量 :802
发布日期:2018-09-07 09:51:27  
802

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,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。对一个国家而言,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建设什么样的社会;对一个人而言,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,倡导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,倡导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,倡导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,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
  这一论述把涉及国家、社会、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,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,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又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,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,对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推进社会文化建设,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  关公文化博大精深,其核心“忠义仁勇”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“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”有着高度的契合点。“忠勇”就是爱国、敬业,即忠于国家、忠于职守,敢于担当,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。“仁义”就是诚信、友善,为人做事要真诚,讲信用,对人亲近和睦。

  “忠义仁勇”的“仁”是关公精神的核心价值,就是教人如何成为人。以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启蒙的先秦儒家强调拓展人的胸宇、提升人的性灵,进而使得内在世界通体圆融、器宇博大,从而与天地同流。

  孟子首张其论,二程洛学极重其说。二程说:“孟子有功于圣门,不可胜言。仲尼言说一个‘仁’字,孟子开头便说‘仁义’。仲尼只说一个‘志’字,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。只此二字,其功甚多。”二程门人杨时说:“《孟子》一书,只是要正人心,教人存心养性,故放其心。”

  从“仁”的行为出发,推广到“义”、敢于担当的“勇”和对祖国人民的“忠”,这是关公身体力行的实践,因此关公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,也具有时代意义。

Copyright © 2014-2015
吉站长13379297655
地址长安中央广场